澳客官方网站-曼联引援新动向,巴黎门神多纳鲁马成潜在目标,法甲豪门开放谈判
15
2025-08-26
在CBA联赛的赛场上,青岛国信水产队的年轻中锋杨瀚森以其出色的篮下技术、灵活的移动和优秀的策应能力吸引了众多目光,细心观察的球迷可能会注意到一个现象:这位身高2米18的内线支柱,几乎从未在正式比赛中出手三分球,但鲜为人知的是,在训练馆里,杨瀚森一直在默默练习着这项现代篮球不可或缺的技术。
杨瀚森出生于2005年,今年只有19岁,却已经在中国篮球最高水平的CBA联赛中崭露头角,2023-24赛季,他场均能够贡献15.3分、11.2个篮板和3.9次助攻的全面数据,投篮命中率高达55.3%,在他的技术统计中,三分球出手次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种现象并非偶然,杨瀚森的篮球成长轨迹与传统中锋的培养模式一脉相承——注重篮下脚步、背身单打、篮板争抢和内线防守,在青年队时期,他就是凭借这些技术在国际赛场上大放异彩,帮助中国U19男篮取得不俗成绩。
“我不是不会投三分,只是教练组的战术安排更侧重我在内线的优势。”杨瀚森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在合适的时候,我会展示我的投篮能力,但现在球队更需要我在篮下得分和护框。”
尽管比赛中不投三分,但杨瀚森的训练日程中却从未缺少远投练习,每天训练结束后,他都会加练至少100次三分投篮,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了两年多。
青岛队投篮教练李明透露:“杨瀚森的训练态度非常认真,他明白现代篮球对内线球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空间型五号位已经成为趋势,我们制定了一套循序渐进的计划,帮助他提升外线投篮能力。”
从技术动作分析,杨瀚森的投篮手型和发力链条已经相当流畅,他不需要像一些大个子球员那样调整出手点或改变发力方式,这为他未来开发稳定三分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础。
“我的投篮范围一直在扩大,”杨瀚森表示,“从最初的禁区内投篮,到中距离,现在已经在练习三分球,这是一个过程,我需要时间来建立肌肉记忆和比赛信心。”
青岛队主教练刘维伟对杨瀚森的使用策略体现了现代篮球战术体系的复杂权衡,杨瀚森在低位的威胁巨大,能够吸引包夹为外线队友创造机会;如果他能拉出外线投篮,将为球队进攻提供更多空间维度。
“瀚森有投篮潜力,但目前我们在比赛中更需要他的内线进攻和策应能力。”刘维伟解释道,“随着他身体力量和经验的增长,我们会逐步拓展他的进攻范围,这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如何做的问题。”
数据分析支持了教练组的决策,杨瀚森在篮筐附近的得分效率排在联盟前列,而如果勉强投三分,反而会降低他的整体进攻效能,这种效率最大化的思路,与NBA球队对传统大个子的使用策略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今世界篮球,空间型内线已经成为主流,NBA冠军球队中,几乎都拥有能够拉开空间的大个子球员,就连传统中锋的代表人物如乔尔·恩比德和尼古拉·约基奇,也都开发出了可靠的三分投射能力。
中国男篮历史上也不乏能里能外的大个子,王治郅、易建联都是具备稳定远投能力的优秀内线,新一代中锋如胡金秋、沈梓捷等人也在不断扩展自己的射程。
杨瀚森清楚地意识到这一趋势:“我看很多NBA和国际比赛,现代篮球要求每个位置都能投篮,我不想被定型为只能待在篮下的传统中锋,我希望成为全面适应现代篮球需求的球员。”
从技术层面看,大个子球员开发三分能力并非易事,身高臂长带来的发力链条差异、移动速度相对较慢导致的出手空间问题,都是需要克服的难题。
但杨瀚森拥有一些独特优势,他的篮球智商很高,手感柔和,从小接受的篮球训练就包括投篮练习。“瀚森的投篮手感很好,只是需要更多重复训练和比赛实践。”国家队教练组成员王建军评价道,“他的发展轨迹让人想起年轻的易建联,都是先立足内线,再逐步扩展射程。”
心理因素同样重要,在训练中投三分是一回事,在比赛关键时刻敢于出手并承担后果是另一回事,杨瀚森需要建立外线投篮的自信,这可能需要一个过程。
随着CBA联赛水平不断提高和国际篮球趋势的影响,杨瀚森未来很可能会在比赛中增加三分出手,这不仅取决于他的技术准备,还与球队阵容构建和战术演变密切相关。
一些篮球专家认为,杨瀚森应该逐步尝试在比赛中出手三分,哪怕开始阶段命中率不高。“只有通过实战检验,才能真正提升比赛中的投篮能力。”前国手张庆鹏表示,“杨瀚森有这样的潜力,他应该勇敢迈出这一步。”
对于自己的未来,杨瀚森保持着开放态度:“我会继续努力训练所有技术,包括三分球,当时机成熟,教练和球队需要我那么做时,我已经准备好了。”
在篮球运动飞速发展的今天,球员需要不断适应新的技术和战术要求,杨瀚森不投三分却坚持练习的故事,反映了一名年轻运动员对自身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对篮球趋势的深刻理解。
这种既立足当下又着眼未来的态度,或许正是中国篮球新生代的希望所在,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在现实与潜力之间,杨瀚森正在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而这条道路,很可能引领中国内线球员走向新的方向。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